淮南市教体局关于印发《进一步提升淮南市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降低近视率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县区教育体育主管部门,市直各学校:
现将《进一步提升淮南市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降低近视率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淮南市教育体育局
2019年7月26日
进一步提升淮南市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
降低近视率实施意见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精神,落实教育部、省、市关于《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任务分工,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引导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逐年提高我市中小学生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试数据优秀率,完成我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每年下降1%的任务,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确保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全市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落实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的有关要求,保质保量开齐开足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持续落实《淮南市中小学体育大课间实施方案》和《淮南市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要求,上午统一安排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分别安排一节体育活动课,确保校内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市中小学校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认真执行眼保健操流程。各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减少青少年儿童(含初高中毕业年级)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严格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重视生活和游戏对3—6岁儿童成长的价值,严禁“小学化”教学。要保证儿童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结合地区、季节、学龄阶段特点合理调整。
二、持续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严格依据国家、省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安排教学活动,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学校体育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保每位学生有足够的运动负荷,真正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体育课还要注重发展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增加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锻炼项目的范围,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督促检查学生完成情况。促使学生自觉将体育锻炼活动作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习惯。
三、加强体育、健康师资建设。全市各中小学要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按照开设体育课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并加强对体育教师的队伍建设,鼓励体育教师掌握多项指导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和开展体育活动的专业能力。市和县、区教体局将每年开展所属学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培训和考核,促进体育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指导能力,以适应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多样体育锻炼活动的需要。培训培养专兼职健康教育教师,开发和拓展健康教育课程资源。支持鼓励学生成立健康教育社团,开展视力健康同伴教育。
四、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视力监测工作。继续加大对中小学校在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工作,每年下半年,对中小学校在校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状况统一抽测,测试项目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的规定项目(具体时间和标准另发)。小学要接收医疗卫生机构转来的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确保一人一档,并随学籍变化实时转移。在卫生健康部门指导下,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率等报告和统计分析,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视力筛查,及时把视力监测和筛查结果记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市教体局将组织专家对全市各县区和学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试数据进行不定期抽测复核,复核测试结果将作为考核和评价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
五、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按照动静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有序组织和督促学生在课间时到室外活动或远眺,防止学生持续疲劳用眼。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引导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潮,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市级层面将继续办好一年一度的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校园足球比赛和啦啦操比赛;各县、区教体局要根据实际定期举行各种参与面广的学生体育竞赛和活动,其中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校园足球比赛、篮球比赛、排球比赛、手球比赛、啦啦操比赛为必选项目,运动会要设置多种类别体育运动项目,兼顾竞技性和群众性,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
六、加强近视防控管理和视力健康教育。建立健全校领导、班主任、校医(保健教师)、家长代表、学生视力保护志愿者代表为一体的视力健康管理队伍,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和细化工作职责。加强医务室(卫生室、校医院、保健室等)力量,按标准配备校医和必要的药械设备及相关监测检查设备。学校应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应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工作时要主动控制使用电视、投影等设备的时间。
注意及时提醒、纠正幼儿保持正确写画姿势,不强迫幼儿练习写字,不布置书面作业。要教会学生正确掌握执笔姿势,提醒学生遵守“一尺、一拳、一寸”要求,督促学生读写时坐姿端正,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读写姿势。教师发现学生出现看不清黑板、经常揉眼睛等迹象时,要了解其视力情况,如视力发生变化,及时告知家长,尽早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和治疗。学校要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生增强“每个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用眼知识,提高学生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利用学校闭路电视、广播、宣传栏、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对学生和家长开展科学用眼护眼健康教育,通过学校和学生辐射教育家长。
七、积极改善视觉环境。严格按照《学校安全与健康设计通用规范》和《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相关规定,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使用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学校教室照明卫生未达标的,要实现100%达标;鼓励采购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和坐姿矫正器,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根据学生座位视角、教室采光照明状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调整学生座位,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
八、定期开展学校体育和视力健康专项督导工作。市教体局将按照省教育厅相关要求,结合我市中小学实际,定期对我市中小学校体育和视力健康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成绩突出的中小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对工作中存在严重问题、《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试数据优秀率低于8%,近视率在上年近视率基础上下降低于1%的地区和学校予以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