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校联袂绘长卷 潜心育人润无声
——淮南高新区打造寒假多维实践作业

发布日期:2025-02-19 13:56来源: 市教育体育局作者:高新区社会事业局阅读次数: 字体:[  ] 背景颜色: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时光匆匆,在甲辰岁末之际,学生们翘首以盼的寒假如约而至。为了让孩子们的假期过得充实且富有意义,淮南高新区的泉山湖中学、山南七小、淮师附小山南校区等十所学校携手合作,在2025年寒假期间精心策划并推出了一系列五育融合实践活动,为全区的教育领域勾勒出了一幅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交相辉映、深度交织的特色育人图景。

耕读传家,启智润心

山南七小独具匠心地将传统礼仪融入农耕实践中,安排学生进行“自正衣冠”这样庄重且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礼仪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整理衣冠的方式,在养成自身良好精神风貌的基础上,深切体会到古人对生活的敬重与自律。接着,学校以《朱子家训》为载体,让学生从中汲取“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思想精髓。学生们在校园的农耕实践区域里忙碌起来,他们悉心种植胡萝卜、大蒜等常见蔬菜。从播种、浇水、施肥到收获,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汗水与期待。活动结束后,学生需完成《现代农业观察笔记》,详细记录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这一过程,就如同为学生的心灵播下了一颗敬畏自然、珍惜粮食的种子,真正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观念深植于他们的心田。

责任在肩,民俗并重

北京师范大学淮南实验学校聚焦家庭责任与民俗传承,推出了“家庭责任岗”活动。学生在寒假期间每日承担一项家庭责任,并详细记录在《劳动实践手账》中。而春节期间家庭齐聚的重要时刻,学校则引导学生与三代家人一起包饺子、做元宵、扎灯笼。这些看似平常的家庭活动,当学生以“家庭责任岗”的姿态参与其中时,便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学校还引导学生结合《荆楚岁时记》,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民俗文化,通过这种方式传承良好的家风。在温暖的家庭氛围中,学生不仅提升了生活实践能力,更感受到了亲情的珍贵,领悟到传统文化在家庭传承中的重要价值。

科技融古,艺体绽彩

淮师附小山南校区深挖传统文化内涵,打造了“水墨丹青”实践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学生们手握毛笔,一笔一划地誊写《楚辞》,感受着古老文字的韵味和魅力。每一个字都像是与千年前的诗人进行的一次对话,让学生沉浸在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之中。同时,学生们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制作新春“电子诗卷”,将自己对新春的祝福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融入其中,再辅以精美的书画团扇制作,用艺术的形式重现楚风汉韵。这样的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更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生态哲思,环保先行

泉山湖中学将目光投向生态环保领域,通过开展节水行动、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等活动,引导学生践行《淮南子》中“万物并育”的生态哲思。在节水行动中,学生们积极探究家庭用水的合理规划,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节水建议,培养了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垃圾分类活动则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垃圾的分类标准和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辨别”意识。而变废为宝活动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们将闲置物品制作成了精美的手工艺品,真正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这些活动,学校将“绿色的秧苗”夯实在学生的心中,帮他们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当耕读传家的传统活动流淌出浓浓的亲情,当数字诗韵与生态实践交相辉映,淮南高新区正以《学记》中“藏息相辅”的教育智慧,为学生创造一个既能在学习中成长,又能在生活中实践的良好环境。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有机融合的寒假多维实践作业模式,不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时代书写了鲜活的注脚。未来,高新区将在创新教育方式的道路上不断“破局”,为培养新时代英才的目标努力前行!

 

分享到: